2021新年伊始,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更新了理事會名單,張虹成為名單中的新面孔。作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代表加入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理事會,她表示對于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理事會的工作內容,要“從零開始”學習。
“奧運會和冬奧會是競技體育的最高舞臺,同時也是反興奮劑檢測‘四年一度’的大考。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都近在眼前,在這樣關鍵的時期我來到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進入理事會這樣一個最高決策組織,我希望自己能盡快去適應新的角色,融入這個大家庭,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張虹說。成為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理事會理事,張虹認為這是國際奧委會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在決策機構人員組成上對各個運動項目、委員性別以及大洲分布的均衡與平等的體現。理事會目前由38名理事組成,一半來自國際體育組織,另外一半則是政府代表。38名理事中超過三分之一是現役或退役優秀運動員。
曾在索契冬奧會奪得中國首枚速滑金牌的張虹現在有著許多不同的角色,“退役以來一直不斷接觸舒適圈以外的事情,不斷有任務推著我必須前進,也讓我在退役之后不斷有新的目標。在我看來這些任務其實和以前的大賽一樣,還是要拿出干勁和拼勁去完成,扛起自己的職責,對得起自己的職位,對得起組織的培養。”張虹說。除了國際組織的工作,張虹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教授,成立了自己的虹基金,并開設了兩個公眾號,一個是冬奧課堂,每周三、周六都會連載“張虹滑冰小課堂”,一個則是宣傳國際奧林匹克相關活動,致力于讓人們更多了解奧林匹克。
無論哪個身份,承擔怎樣的工作,張虹的初衷始終與奧林匹克相系。“我一直在盡可能地參加公益活動,去推動更多人了解奧林匹克精神、感受奧林匹克文化和接受奧林匹克教育。我認為奧林匹克不僅僅是體育,它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一種儀式感,是一種競爭意識,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受奧林匹克精神的影響,去設立他們自己的目標,去克服困難。”張虹說。(彭曉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