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1984年,國際奧委會同意將女子柔道列入1988年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第25屆奧運會上,女子柔道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此后女子柔道運動進入了迅猛發展時期。
2020年9月12日至13日,由中國體育博物館策劃實施的“中國奧運人語錄”訪談項目,邀請到孫福明、李忠云、劉桂珠和唐琳四位見證了中國女子柔道發展初期輝煌的領軍人物,講述她們的柔道人生,傳遞女性的柔情、堅持與力量。(以下按錄制時間順序)
【孫福明:中國女子柔道運動員。曾參加過兩屆奧運會,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女子柔道+72公斤以上級別金牌,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柔道女子+78公斤以上比賽中獲得銅牌。2006年正式退役?!?/strong>
圖1 孫福明正在錄制中
賽場上殺氣十足,賽場下低調謙和,擁有“反差萌”的孫福明似乎就是為柔道項目而生的。從一開始的投擲項目轉到柔道運動,從 1987年第一次上墊子到1996年的一舉成名,“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話在孫福明身上得到很好的詮釋。天賦、勤奮和良好的心態是孫福明的致勝法寶。孫福明認為柔道項目相較于其他體育項目不同之處在于對身體條件沒有特殊的限制,她希望青少年朋友能積極嘗試柔道運動,不僅鍛煉意志品質,也能提高適應能力,同時柔道的禮節文化也能受益終身。
【李忠云:中國女子柔道運動員。曾經兩次參加奧運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摘取中國女子柔道表演項目-48公斤級的首枚奧運金牌。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奪取了女子柔道-52公斤級銅牌。1993年12月正式退役?!?/strong>
圖2 李忠云在展板上簽下個人語錄
從小受女排精神鼓舞的李忠云,憑借著天生好強、不服輸的精神,在艱苦條件的磨礪下,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了“朝陽體校一枝花”。她認真對待每一場比賽,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一步步登上國際大舞臺。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她奮力搏殺取得了女子柔道(表演項目)的首枚奧運金牌,邁出了中國女子柔道走向世界巔峰的第一步。
走下賽場退居二線,李忠云始終沒有停止對柔道的熱愛,她將柔道視作畢生的事業,決心培養出更多優秀運動員,摘得奧運桂冠,將柔道精神永遠傳遞下去。“柔得人生精彩,道出家國情懷”,李忠云用這十個字作為采訪的結語,而她也在用一生努力踐行。
錄制結束后,李忠云將珍藏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紀念牌捐贈中國體育博物館收藏。
【劉桂珠:中國女子柔道運動員。在1988年漢城第24屆奧運會柔道項目女子-56公斤級比賽中奪取亞軍。退役后,從事柔道人才培養和競賽裁判工作?!?/strong>
圖3 劉桂珠在講述當年參賽背后的故事
不同于大多數柔道運動員,劉桂珠沒有經過體校訓練,直接從普通中學進入到專業隊訓練。貼著“城市長大”標簽的她一開始并不被教練看好,為了證明自己同樣能吃苦奮進,劉桂珠在試訓期間,高標準的完成了教練的全部要求。從1984年初識柔道,到1988年首次參加奧運會,前后僅用4年時間,劉桂珠就從柔道“小白”變身奧運會(表演項目)亞軍,這是柔道項目的一個“奇跡”。
劉桂珠表示,柔道影響了她的一生,她也一直滿懷熱愛的從事著這項運動。柔道是個包容性很強的項目,任何年齡段、身體條件的人都可以從事這項運動。同時,柔道還是一個講究“以禮始,以禮終”,“有禮有節有度”的運動,希望大家能夠改變對柔道的刻板印象。最后,她也祝愿每一個人都能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堅持下去。
【唐琳:中國女子柔道運動員。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上,憑借積極主動地進攻,獲得女子柔道-78公斤級冠軍?!?/strong>
圖4 唐琳在展板上寫下寄語
鏡頭前的唐琳,褪去當年賽場上的青澀稚嫩,愈發溫婉柔美。談及對柔道的第一印象,唐琳直率的說“當時年幼不懂柔道,以為就是打架,戳中了自己愛打抱不平的心”。在技術零基礎的條件下,唐琳第一次上墊子就靠“抱腿”戰勝了隊里的一位老隊員,展現出了極高的柔道天賦,這也堅定了她深耕柔道的決心。
“失敗與成功的差別在于別人都放棄了,你依然在堅持!堅持!”唐琳將自己的體育人生感悟歸結成這句話。1991年底,唐琳作為代訓隊員進入國家隊訓練,積極的心態讓她從國家隊運動員那里受益匪淺。2000年悉尼奧運會前夕,唐琳腰傷復發,在教練的鼓勵下,她積極配合治療,堅持完成日常訓練,最終搭上了奧運會的“末班車”。樂觀的心態和堅韌的意志,讓她在奧運會首秀中一舉奪金,站上了最高領獎臺。
“榮耀歷史,激勵未來”。四位女子柔道運動員砥礪人心的拼搏故事,是中國柔道事業光輝歷史的縮影,也是柔道精神的生動體現,它必將激勵更多青年人樹立人生理想,勇于執著追夢。